四、建立“实验项目评价与课程评价”相结合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
基础实验教学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如图11所示。

目前,实验教学部形成了从以课程责任教师负责制到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团队负责制到教学部党政联席会议的教学组织与质量保障实施模式。每门基础实验课程均设置课程负责人或执行负责人,全面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师资、课程考核等课程建设各项工作。
(1)实验项目评价
建立以知识能力素质反馈为出发点,以基础实验课程基本要求为准绳,重点针对实验过程考核,构建实验课程大数据,推进实验考核改革,建立以实验教学过程严格考核为基础的实验项目形成性评价机制。
通过设置实验预习环节,学生学习视频讲解、文字内容、操作演示等预习资料的并完成预习思考题,自动判分,作为实验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实验项目设置两个及以上的检查点,评价学生实验掌握程度和完成质量。设置实验课程考试环节,强化实验项目形成性评价。
(2)实验课程评价
通过综合各个项目的评价和最后的试卷考核构成实验课程的目标达成情况评价。通过对接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和实验课程的关联矩阵,进行达成度分析。
(3)坚持督导、听课、专项评估的质量反馈和持续改进机制
坚持校教学督导、学院教学督导、部领导、中心主任及同行教师构成了四个层次的听课制度。结合日常教学检查,开展学生评教和期中学生评价座谈会,构建了实验课程反馈机制。围绕实验课程试卷、实验报告开展专项评估并反馈。
2.5 重构具备“宽视野、重基础、强能力、促拔尖”四层次基础实验能力培养体系
本成果围绕工程训练、电工电子实验和大学物理实验等基础实验课程建设,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要求,且契合了新工科建设要求,凝练满足基础实验课程教学目标,建立可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进而重构了具备“宽视野、重基础、强能力、促拔尖”四层次基础实验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2所示。

宽视野的工程原理认知层主要通过基本认知内容的学习。每门课程都设置了该层次的实验内容或概述课,在每个实验讲解时也会涉及该部分内容。
重基础和强能力的基础能力训练层和综合能力训练层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主要的任务。
“宽视野、重基础、强能力”三个层次是覆盖全体学生的,而“促拔尖”的创新能力训练层则主要针对部分学业优秀且富创新激情的学生,以创新性实验、实践能力提高班、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为主。
依托1个国家级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多样性个性化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部连续6年面向全校学生择优选拔开设多种实践能力提高班。共有4大模块、8个方向的班别,年培养学生200余人。如图13所示。

实践能力提高班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丰富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应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动手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创新实验室完全向学生开放,放置一些基本仪器及工具,配置好网络条件,采用授权门禁系统,学生自主管理和使用。这样的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并且大幅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